【春天】织布
昨天夜里梦见母亲了,今天早上散步时,母亲和那一代农村母亲们春天织布的忙碌场景浮现在眼前,于是,决定在“春天”征文接近收官的时刻,把当年织布的飞梭走线、千丝万缕缠在我们的“春天”里。
春天是供城里人欣赏的,大家沐浴明媚的春光,感受和煦的春风,赏花、踏青,采摘和品尝着春芽,放飞着春天的梦想,尤其是那些多情善感的文人墨客,要么用诗词歌赋赞美春天,要么就是用笔墨丹青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。
春天在男耕女织的农村,是一年忙忙碌碌的开始。男人们脱下厚重的棉衣,一次次的勒紧腰带,休眠了一个冬季的农具,睁开了雪亮的眼睛,昂着头的耕牛,用一声“哞”叫,发出耕种希望的信号,“家里做饭坡里吃”的数九农谚已经变成现实,遍及希望的田野。女人们烧火做饭,饲养家禽,让饭菜的香味从家里飘到春耕的田间地头,让袅袅升起的炊烟迎接晚霞,呼唤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家。
春天越长越大,农活越来越多,男人下地干活的时间越来越长。家里的女人们除了围着锅台转和喂鸡喂鸭的时间,就开始忙活她们完全自主、心甘情愿,而且带有技术含量的——织布,用“上下踏板,左右穿梭”的协调一致,让经纬分明的“线”一梭梭的变成“布”,她们“累并快乐着”。
织布,从冬天就开始准备,每天晚上的煤油灯,见证过“撕棉花、弹棉花”,“搓布基、纺线”,“捞坳子、逛线”等每一个环节。入春之后,接着完成“牵机、刷机”(类似现在工厂机械化的浆纱),“递综”,“落滚”等经线的工序。纬线的准备是把纺好的“团穗子”,做成“长穗子”,以备装入梭子里使用。如果是织彩色的布,还要经过“染线、晒线”等,织布前的准备,有的是自己家里人独立完成,有的是几家合作,有的还要请内行人帮忙。
织布好像现代舞台上打架子鼓,需要手脚并用,节奏均匀,协调连续,织得熟练又快的人,一天能织一丈多。单纯织白布,只有两幅综,两个踏板,织的时候相对简单。如果织有颜色的方格布,或者织斜纹布,要用四幅综,四个踏板,纬线还要换梭,一种颜色织几下,必须准确无误,踏板必须踏准,频繁交替。没有十几年的功夫干不了那个活。织布先天就不是男人干的活,即便是站在旁边看,也是眼花缭乱,头晕目眩。然而,在我还没长成大男人的岁月里,织布在我的大脑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。
刚定了娃娃亲的那一年,母亲为我织了准备结婚的被褥面,那是用七种颜色织成的方格布,为了那些布,那年那个春天,她老人家不知道熬了多少夜,耽误多少次吃饭。娃娃亲虽然没有成婚,但是,母亲给我织的布料,在50年后的今天还铺在我的床上。母亲虽然已经离开我8年了,但我仍能感觉到母爱的温暖。
织布是母亲们春天里的收获,更是母亲们春天里的奉献,而且是慈祥的爱的奉献!
春天是美丽的,有母亲的春天更美丽。
怀念有母亲的春天!
感恩有母亲的春天!
2025 © 《老干部之家》杂志社 鲁icp备2023044249号